English

谁有病?

2001-04-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周思明 我有话说

最近,一位同事看过一本题为《深圳城市病》的书后,颇有点不以为然,劝我也看看,且希望我能发表一点意见。老实说,当代世界的大趋势仍是“和平与发展”,轻易发表商榷之类的文字于人于己似乎意思不大。但当我看到该书对整个深圳城市含讥带讽,缺乏起码的实事求是与调查研究,信笔发挥失却客观真实之际,我竟有了“商榷”的兴致。

该书说深圳人患有三大病症。哪三大病症呢?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在此,不妨一一道来。

一曰崇尚“儒商”症。该书说,深圳的企业界人士对“经理”“老板”等头衔已不满足,纷纷改换名衔为“儒商”,赞助一座希望小学,人家必回赠以“儒商”的美名。这倒令人迷惑不解了:企业参与支援希望工程,这也值得作者为此不悦进而加以嘲讽吗?扶困济学,这行为本身莫非有何不妥?邓小平同志当年力倡创办经济特区,其初衷难道不是让一部分地区和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落后贫困地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兴旺发达起来么?深圳人这么做,岂止是出于道义,更是时代责任感使然,这压根与沽名钓誉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嘛。难道,袖手旁观才是人间正道不成?

二曰现代恐惧症。该书说,深圳人有七怕:一怕老板,二怕失业,三怕生病,四怕股灾(书中说,几乎每一个家庭的大额流动资金都存在证券公司,一旦发生股灾,倾家荡产不是传说),五怕小偷,六怕孩子学习不好(书中说,深圳的几所重点中学,分数不够,花一二十万也进不去),七怕短寿(书中说,深圳人刚刚尝到生活的甜头,对于生命非常重视,甚至有点神经过敏。坐飞机之前一定要祷告;碰见歹徒抢劫从不反抗,以破财消灾自我安慰;买房看风水,出门查阴阳历;读算命书算阳寿,起名字算吉凶……,总之,土洋结合,唯死为大)——天呐!在作者眼里,深圳人简直统统成了怪胎、畸形儿、贪生怕死鬼、土老财之流,非等到“第二次土改”接受革命风暴的洗礼不可了。然而,设若稍微尊重客观事实,上述“理论”便如沙上建塔,不攻自坍。不必一一驳斥,就说第四怕吧:未知作者从何处得来“深圳的每一个家庭的大额流动资金都存在证券公司,一旦发生股灾,倾家荡产不是传说“这样一个让人笑掉大牙的结论?在该书作者看来,深圳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是靠泡沫经济发财、靠炒股票作为经济来源,用以维系较之内地优越的生计的。一旦发生股灾,深圳人除了跳楼就只有扎脖子喝西北风的份儿了!事实恰恰相反,深圳人对于股市的潮涨潮落,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更不会“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不知该书作者是真的天真幼稚,抑或是故弄噱头以制造卖点,招徕看客?缘何置起码的投资常识于不顾?也不知作者曾否来过深圳或在深圳体验过一段生活?若然,该是无论如何也不会闹出如此滑天下之大稽的笑话;若否,闭塞眼睛捉麻雀,捏住鼻子哄眼睛,岂不落下耸人听闻、混淆视听的嫌疑?说深圳人怕孩子学习不好,恐怕于逻辑上也欠严密。这一怕,似乎在别的任何地方的人们身上也同样存在,干嘛非把它当成深圳人的专利呢?这种心态不可谓之正常,但也不是什么值得炒卖的新闻。该书说“深圳人坐飞机之前一定要祷告”,这又不得不令人哑然失笑了:因工作关系,近年来笔者曾时不时乘飞机出差,迄今未曾见到、也未曾听说有谁在哪儿搞过什么乘机前的祷告。虽然,飞机失事在媒体上时有报道,但毕竟事故发生的几率是极低的,可见该书作者又在“听评书掉泪,替古人担忧”了。在该书作者看来,上百万深圳户籍人口(姑且将外来工排除在外)个个都是胆小鬼,“碰见歹徒从不反抗,以破财消灾自我安慰。”诚然,生活中不能排除此类人的存在。但在深圳,像刘远波等一批见义勇为、勇斗歹徒的特区热血儿女也是层出不穷、有目共睹的。深圳,从来不是冒险家的乐园!

三曰“开卷有益症”。该书把深圳人统统说成是蔑视文化、鄙视书籍、追求安逸的庸庸碌碌之辈。事实胜于雄辩。仅就购书纪录而言,深圳人在全国是属一的,这其中当然不排除深圳人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的因素,但更印证了深圳人富裕不忘提高文化素质,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事实。完成了第一次创业的深圳人并未忘记继续励精图治,也并未推卸自己肩上的历史责任。在呼啸而至的知识经济时代,深圳人更加重视科技兴市,更加重视知识,热爱读书,并正在努力把知识转化为劳动成果,进而推进深圳的第二次创业,以更好地起到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地作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深圳是全国人民的深圳,深圳的发展得力于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深圳是个移民城市,相信有海纳百川的度量。她非常欢迎包括作者在内的八方人士对其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便更快更好地进步。笔者所述,也不存在任何“恼火”的理由,因为世人看重的是实际而不是语言。如果本书作者愿意到深圳人的家庭看一看,也就不难知道:几乎每一个深圳人的家庭,都有很丰富的藏书。或者,作者也可以移步到深圳书城、图书馆、书亭、报摊去转一转,那里常常聚集着许多求知若渴的深圳人,而绝非像该书所揶揄的那样——“都不要了,把所有的书抛开吧,我们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